中企动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

服务“三农”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08-08-28 21:19:54 来源:中企动力

  同一列火车上。


  王老汉为卖苹果东奔西走,坐立不安。苹果熟透了,可是买家在哪?


  车厢座位的另一头,李老板拿着青涩的苹果,一脸愁容。交货期快到了,苹果却还未熟。
这个镜头,相信熟悉中企动力的人,都不陌生了。但这仅仅是中企动力宣传片的开场吗?在这以小见真的案例中,更应该引起的是我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三农”问题是否也能从网络中寻求更多的突破呢?中企动力在全国的70多家分支机构,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实有效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同时也深入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通过引入有效的电子商务模式和面对面的IT应用服务,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网络时代的新农村。


远离互联网造成的“三农”数字鸿沟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中国几亿农民的期盼,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事情。


  然而在中国,“数字差距”在我国已经成为继“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脑体差距”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差距,尤其在过去的三大差距影响下,“数字差距”也表现得更为明显。“三农”远离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现实,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我国城乡的“数字差距”比较来看,在中国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城市,网络用户中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仅占用户总数的0.76%,只有0.3%的用户是农民,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率的740倍。我国农村地区完全成为了“数字边缘化”地区。这也反映了城乡居民获得信息公共服务机会的严重不平等。


  因此,缩小数字鸿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数字鸿沟缩小了,经济鸿沟才能随之缩小,信息化将通过缩小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差异来达既缩小数字鸿沟,又缩小经济鸿沟的目的。


“三农”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必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生机。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实现增产增收。


  但是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比较弱,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素质不高,农业电子商务还只能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我国农业网站已形成一定规模,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始尝试农产品电子商务,一些企业虽有规模定向生产农产品的意向,但常常会在实地考察后,最后还是选择放弃。究其原因除企业自身因素外,还有许多的客观因素阻碍。企业要大规模定单生产,必须集合众多分散的农户,而对在当地农村没有基础的企业特别是外省区企业来说,是缺乏这个组织能力的。再加上目前农村发展的一个现状是,大量高素质的人口涌向城市,真正滞留在农村的人口,相对素质较低,自由散漫,缺乏契约精神,他们很可能有了定单也不照合约履行生产或供给,由此给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也增大。由于无法对分散的农户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及约束,最终导致企业只好放弃直接对农民生产下定单的意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挑战依然严峻。


供求信息互动为主的行业平台尝试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网站根据其市场和用户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市场和信息咨询两大主要类型。前者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商品交易的电子化,后者则以实现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目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功能和技术优势也各不相同。


  家在湖北秭归的周女士一直从事柑桔粗加工及商贸活动,头脑精明的她于2006年结识了中企动力的信息化顾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注册了“中国柑桔网”通用网址,由中企动力帮助她建设了技术先进、运营理念清晰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国柑桔网,她联合周边的柑桔种植户,农民经纪人,采取“农民+农民经纪人+电子平台”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使柑桔农民和相关商贸企业聚集在这种行业性很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2006年下半年,当地60%以上的柑桔种植户都不同程度得到了网上订单和益处,桔柑收购价格为历年来最高。全国各地的会员注册量达2000多个。


  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分摊广大农村地区网络运营成本,降低资金风险,扩充产品信息,增加销售渠道,特别适用于某地区集中生产和销售单一类产品的农业资源。在整个三峡地区,已有多家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企业打造了这样类似的行业平台,中国农资市场网、中国调料行业网、中国棉花供销网、中国大米网相继落户三峡,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带来一股互联网的春风。

服务“三农”的聚众式平台大有作为


  2006年8月,秭归6名下岗工人聚到了一起,商量共同发展的事业。不同的经历让他们有了共同的话题,那就是求职难,外面的信息很难得到。珠江、长江三角洲闹民工荒,而内地富裕的劳动力出不去,通过小的中介公司,出去又容易上当受骗。6名下岗工人敏锐的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建立的就业网站。于是,6人一拍即合,10月,中国农民工就业网(www.lmgjy.com)——国内第一家专业性的农民工就业网站在秭归诞生了。


  短短一个月之后,江苏劳动保障就打来电话,寻求劳务合作。紧接着,广东、浙江等多家人事机构和企业单位与之取得联系。春节期间,中国农民工就业网还参与了CCTV2“中国农民工最喜欢的十大打工城市”网上调查,使得网站建立5个月就迅速串红。到今年3月,该网站已与4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工作岗位近一万个,5000多名农民工从中获益,相关的网络广告、图文链接、劳务中介也取得了响应的经济回报。


  这种模式跳出了传统网站运营自主产品的圈,扩散到更广的周边产品和服务。我国2006年外出打工有2.4亿人,农村中非农业工作的农民工已占极大比例,为这一网站运营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提供远程教育、医疗、就业、资源环境监控等信息,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焕发“三农”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电子商务建设已具备各种条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三农”经济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这为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其大规模采用,使得信息化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电信和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一些地方已经接入宽带互联网,农民在家里即能体验网络世界的精彩。这更为新农村的信息化提供了硬件基础。


  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商务协会等政府机构已在政策、技术、培训、财政提供了大力支持,以中企动力为代表的IT应用服务运营商也已为一大批“三农”客户量身定做各项网络产品,提供广泛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IT培训等个性化服务,社会各界力量已经为农业信息化发展铺平道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新农村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适合自身特色和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三农”经济和谐、稳步、持续发展。

中国农民工就业网www.lmgjy.com

电话咨询

24h免费咨询热线

400-660-5555

免费回拨